净土法门

释迦牟尼佛在《佛说无量寿经》介绍了阿弥陀佛的故事。在过去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尊佛出现于世,名叫世间自在王如来,时时为人民讲经说法。当时,有一个叫世饶王的大国王,听世间自在王如来说法后,心胸豁然开朗,随即发心求证佛智慧,舍弃国家与王位而出家成为比丘,取名‘法藏’。法藏比丘发愿建立一个美好的国土,并发愿:“我成佛的时候,十方世界一切众生,听闻到念佛往生法门,发起至诚真实心,至极信乐心,想要生到我的国土,深信切愿念佛,如是乃至只念十声佛号,都能生到我的国土。”经过漫长的修行,法藏比丘成佛,号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的国土称为极乐净土。
释迦牟尼佛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介绍了极乐净土: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面,越过十万亿个佛的刹土,有一个叫做极乐的世界。极乐国土有佛住世,名号称作阿弥陀,如今正在那里讲说佛法。因为那个佛国里的人民,没有多种多样的痛苦,而只是享受着各种各样的快乐,所以被称作极乐世界。
净土宗主张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,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外缘,内外相应,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净土宗修行方法简便易行,以摄心念佛——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为修行的根本,不论个人的天赋和修行基础,这个方法都适用。
净土宗以 “五经一论” 为所依的主要典籍。净土五经分别指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。净土五经通常与《往生论》并称“五经一论”,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。这些经典是由1-5世纪的康僧铠、畺良耶舍、鸠摩罗什等译师翻译出来的。
弥陀信仰、净土思想和念佛法门,曾在古印度佛教中存在和流行,但并未形成独立宗派。净土思想随着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,经过汉传佛教祖师的践行和发扬,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,而形成净土宗。
净土宗倡导慈悲和平、重视伦理道德、鼓励净化内心,且修持方法简单易行,对于紧张忙碌的现代人士,可谓是一剂便捷的舒缓“药方”。尤其是净土宗具有超越性的生命哲学和生命关怀体系,对于丰富当今世界的“生命课题”、完善信众个体生命质量,有着重要的意义。